交流會 | 維特根泡沫瀝青冷再生新技術,助力道路養護行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節約型社會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資源供應的日趨緊張,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工程范圍不斷擴大,規模持續增長,施工建設市場也對再生裝備、材料與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地交流推廣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的最新成果,2019年9月24日,由維特根(中國)機械有限公司和江蘇北極星交通產業集團聯合主辦,江蘇交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及南通市通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2019維特根再生技術交流展示會在江蘇省啟東市召開。來自江蘇、浙江、安徽、上海、河南等省市公路管理部門、科研機構、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的近兩百位嘉賓參與交流活動,并親眼見證了這一創新技術的現場應用。
銳意創新,推廣綠色道路養護新技術
交流會上,太倉維特根機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宗承誼向參會的來賓致歡迎辭。隨后行業專家就冷再生這一綠色道路養護技術的應用新趨勢、設備與工藝的特點等不同話題和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特邀嘉賓,東南大學黃曉明教授就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在交通強國、結構合理性、節能環保方面的貢獻做專題報告
維特根再生技術高級產品經理韓海紅對高性能泡沫瀝青冷再生設備與不同再生工藝進行專業講解
江蘇北極星交通產業集團董事長商健林針對3800 CR就地冷再生設備的工程應用進行專題演講
南通通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克介紹 S356 省道啟東段高性能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項目應用情況
會后,嘉賓們現場觀摩了 S356 省道啟東段高性能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現場施工。此次改造的 S356 省道為雙向四車道設計,半幅兩車道再生寬度 7.5 米。按照傳統銑刨加鋪工藝,道路維修需要進行長時間圍擋封閉,對現有面層和部分基層進行銑刨處理,舊路面材料外運,施工成本高。
一次性再生一條車道的維特根泡沫瀝青冷再生車隊
在觀摩現場,嘉賓們看到了與傳統道路養護施工現場迥然不同的情景:維特根集團設備組成的就地冷再生車隊一字排開,對8 cm的舊瀝青路面進行銑刨破碎的同時,精準添加相應比例的水、水泥與泡沫瀝青同步拌合,生成新的泡沫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并傳輸至緊隨其后的福格勒瀝青攤鋪機料斗中,由攤鋪機直接進行回鋪,再經悍馬 14 噸振蕩壓路機高效壓實后,形成全新的9 cm泡沫瀝青再生結構層。隨后在再生層上加鋪4 cm的瀝青磨耗層,即可完成對道路的維修作業。嘉賓們表示,維特根創新技術實現了原瀝青混凝土路面廢料 100% 就地再生循環利用,大幅度減少了新材料的使用和道路廢料的清運和處置,有效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現場施工僅需短暫封閉 2 天,就可開放交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施工對交通的影響。這一技術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應及經濟效益,值得大力推廣。
取長補短,新機型完美實現升級換代
維特根集團擁有覆蓋路面建設全周期的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1998年,維特根將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引入中國,20多年來應用范圍已遍及中國所有省份,應用面積超過 3 億平方米,在道路養護再生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交流會上介紹的維特根W 380 CR履帶式就地冷再生機在國內已經擁有成熟的應用經驗,不論施工效率還是再生效果,在市場上都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反響。其中會議的主辦方之一江蘇北極星交通產業集團就在業務主要區域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已有諸多成功應用經驗。
據維特根集團再生領域專家介紹,維特根W 380 CR再生寬度可達3.8 m, 100% 再生最大30 cm厚的瀝青混凝土層和半剛性基層,一次性無縫再生整條車道,施工效率極高。該設備除了保持舊機型的一些優異性能外,在生產量、發動機智能控制、自動化操控、人性化設計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產量最高、寬度最大的履帶式就地冷再生機。
維特根W 380 CR在施工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它將所有的施工環節在現場“一條龍”完成,所有道路廢舊料就地消化利用,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施工效果。
再生料從就地冷再生機輸入到攤鋪機料斗,進行二次拌合后再精確回鋪
W 380 CR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施工和易性更好,不僅再生料在拌合倉及攤鋪機中可實現均勻拌合,而且高程、橫坡、厚度也都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能夠顯著消除原有路面材料的不均勻性,并且可以按照事先設計好的配合比精確進行再生混合料的組成控制,實現室內配合比與生產配合比的高度匹配;在施工過程中,泡沫瀝青與銑刨產生的舊路材料一起被就地加工,生成新的瀝青混合料——BSM(bitumen stabilized material)瀝青穩定材料,消除了廢舊材料處置難題,再生后的材料經壓實后,具有延緩反射裂縫的明顯優勢,還能顯著減小新瀝青層的厚度。
經過壓實后均勻平整致密的泡沫瀝青冷再生層
此次技術交流會推廣的維特根W 380 CR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有助于實現中國道路建設和養護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環保和資源再生利用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