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丨砂石行業的春天來了!十五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機制砂石產業是重點
據中國砂石協會和中國砂石骨料網訊,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繼2019年11月4日《十部門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后,國家出臺的關于砂石行業的有一個專門的指導文件。國家密集出臺砂石行業專門性指導文件,充分體現了中央對砂石行業發展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強調砂石行業要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砂石協會(有刪減)
《指導意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堅決踐行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堅持先立后破,加快“開前門”和堅決“堵后門”并重,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加快構建區域供需平衡、價格合理、綠色環保的砂石產業體系,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制砂石,引導各類資金支持骨干項目建設,推動大型在建、擬建機制砂石項目盡快投產達產,增加砂石供給能力。優化機制砂石開發布局。統籌資源稟賦、經濟運輸半徑、區域供需平衡等因素,積極有序投放砂石采礦權,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等區域投放大型砂石采礦權。
《指導意見》圍繞促進機制砂石、河湖砂、海砂及替代砂源等科學利用,明確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意見。
一是推動機制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括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制砂石,優化機制砂石開發布局,加快形成機制砂石產能,降低運輸成本。
二是加強河道采砂綜合整治與利用。包括加強非法采砂綜合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河道砂石資源,加大河道航道疏浚砂利用,探索推進三峽庫區等淤積砂開采利用。
三是逐步有序推進海砂開采利用。包括合理開采海砂資源,建立完善海砂開采管理長效機制;嚴格規范海砂使用,嚴格執行海砂使用標準。
四是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包括支持廢石尾礦綜合利用,鼓勵利用固廢資源制造再生砂石,推動工程施工采挖砂石統籌利用,積極推廣鋼結構裝配式建筑。
《指導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密切關注砂石市場形勢,統籌做好促生產、保供應、穩價格、強監管等工作,保障工程建設和民生需要。當前,要在科學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結合工程項目有序復工復產進度,切實保障砂石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01
為什么要制定出臺《指導意見》?
砂石是工程建設中基本的建筑材料。建設用砂分天然砂和機制砂兩大類。其中,天然砂包括河湖砂、陸地砂、海砂,機制砂是由機械破碎制成的砂石。長期以來,砂石主要由區域市場就近供應,供需總體平衡,價格基本穩定。經過多年大規模開采,天然砂石資源逐漸減少,近年來國內主要江河來沙量大幅下降,加之一些地方對砂石基礎性重要性認識不足,行業整治工作簡單粗放,沒有統籌好“堵后門”和“開前門”的關系,機制砂石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造成區域性短期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低質砂石進入市場,增加基建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成本的同時,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并帶來質量安全隱患,亟需采取綜合措施,穩定砂石市場供應和價格,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當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工程項目正逐步有序復工復產,經國務院同意,制定出臺《指導意見》,及時部署各地切實保障砂石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對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濟平穩運行,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02
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制砂石?
我國砂石骨料消費呈逐年增長態勢。過去以天然砂石為主,主要源于山川河流,隨著天然砂石資源枯竭、生態保護要求提高和建設工程需求量持續增加,機制砂石逐漸替代天然砂石彌補市場需求,目前機制砂石已占建設用砂石的 70%左右。
機制砂石主要指由原生礦產資源經機械破碎、篩分、整形等工藝加工制成的砂石顆粒,具有規模大、生產周期短、產品成分單一、粒徑可調、質量可控等特點。國內一批工程均將機制砂石作為主要原料。
近年來機制砂石生產快速轉變為大規模集約化機械化自動化工廠,行業發展取得很大進步,但也面臨供應能力弱、綠色發展水平低等問題。《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快落實《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強對機制砂石行業的管理和引導,從規劃布局、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污染防治、綜合利用、安全生產等方面加強聯動,加快推動機制砂石產業轉型升級,更好滿足建設用砂需要。
03
《指導意見》在加強機制砂石供需銜接、保障地區供應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措施?
當前砂石需求熱點區域主要集中在泛長三角集群、長江中游集群、成渝集群、中原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關中集群七大板塊,占到了中國砂石市場消費量的 60%。
保障砂石供應的主體責任在地方人民政府。各地區要在做好本地區規劃平衡的同時,加強與其他省份的聯動。在優化機制砂石開發布局方面,要根據“十四五”投資建設需要,統籌考慮各地礦產資源、交通物流等因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國內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體系,既保障供給,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要合理增加采礦權投放,加強資金、土地、物流等要素保障,通過技術改造等支持一批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大型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新的產能,提高供給水平。加強貴州、江西、廣西等資源富集地區和需求量大地區的銜接,沿主要運輸通道布局一批千萬噸級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在加強運輸保障方面,推進砂石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完善水運網絡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對年運量 150 萬噸以上的機制砂石企業,應按規定建設鐵路專用線,打通自建鐵路和國家鐵路聯接后一公里。
04
《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每年產生數十億噸尾礦、廢石,利用尾礦和廢石生產砂石骨料,既可減少對一次資源消耗、彌補天然資源不足,又能實現固廢資源化利用,減少堆存、填埋占地及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在符合安全、生態環保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綜合利用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資源,實現“變廢為寶”。同時鼓勵利用建筑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清理不合理的區域限制措施,增加再生砂石供給。對經批準設立的工程建設項目和整體修復區域內按照生態修復方案實施的修復項目,在工程施工范圍及施工期間采挖的砂石,除項目自用外,多余部分允許依法依規對外銷售。